[简答题]
试论述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正确答案: 学习难度:

题目解析:

(一)我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
传统的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国,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结构特征是以生活和生产相重合的家庭为单位,以家族、亲友、邻居为生活共同体而形成的家族集团式结构。在文化价值方面,我国传统上崇尚儒家思想,同时又受道家、佛教思想的影响,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儒、释、道相融合的生活文化。虽然传统的农业社会也不乏贫困和社会问题,但是人们主要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问题。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包括著名的“大同社会”思想、“九惠之教”,也有丰富的社会互助实践经验等,但是却没有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19世纪中期以来,由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军事和文化侵入以及中国人自觉向西方寻求民族自救的道路,西方文化也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20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一些传教士在我国开展社会服务,并在大学讲授社会工作课程,培养社会工作专门人才,自此,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开始出现。1925年,燕京大学设立的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社会服务方面,一些上层人士开展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孤儿救助、贫民救济等活动。 另外,一些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并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为了救国救民,也从事农村发展活动,其中以晏阳初倡导并极力推行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最为典型。这是我国知识界施行的、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践活动。虽然因战争等原因,这些实践活动的效果有限,但它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4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将社会工作引入我国,对我国社会事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三)1949年以后我国的社会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府的救灾济困、解决失业问题、改造妓女和流民、改革社会风俗等活动后来被看作是中国的社会工作实践。 为了加速发展工业化和加强对社会的组织动员,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为了加强社会管理,我国逐渐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在城市,普遍实行“单位制度”,并力图通过正式组织的力量来解决人们遇到的生活方面的问题。在这种体制下,政府通过其代表者——各种大大小小的单位和社会组织,并通过国家干部、政策规定和行政程序向人们提供生存资源,为他们解决某些生活上的困难,从而形成靠行政框架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在农村,除了对五保户的救助和救灾,政府没有其他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农民基本上靠家庭和村集体来解决困难。这样,如果说我国城市中的某些福利服务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性质的话,那么这种社会工作可称为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
查看正确答案与解析
领取2024高级社会工作师考前押题
提示:我们将把押题资料以短信的方式发送至您的手机
高级社会工作师相关问题 直击灵魂考点,一一破解 查看更多
最新问题 直击灵魂考点,一一破解 查看更多
支付方式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金额3380.00元
我已同意在线考试题库网《服务协议》

请输入你的问题